资治通鉴:教孩子千万,不如教会孩子这个!
发布日期:2024-10-14 09:35 点击次数:191
管理、人性、财富、家学就看《资治通鉴》内部资料领取方式在文末回复【4】了解社群《资治通鉴》第七十三卷 魏纪五曹魏·魏明帝青龙四年(丙辰,公元236年)【原文】诏公卿举才德兼备者各一人,司马懿以兖州刺史太原王昶应选。昶为人谨厚,名其兄子曰默,曰沈,名其子曰浑,曰深,为书戒之曰:“吾以四者为名,欲使汝曹顾名思义,不敢违越也。夫物速成则疾亡,晚就而善终,朝华之草,夕而零落,松柏之茂,隆寒不衰,是以君子戒于阙党也。夫能屈以为伸,让以为得,弱以为强,鲜不遂矣。夫毁誉者,爱恶之原而祸福之机也。孔子曰:'吾之于人,谁毁谁誉,’以圣人之德犹尚如此,况庸庸之徙而轻毁誉哉!人或毁己,当退而求之于身。若已有可毁之行,则彼言当矣;若己无可毁之行,则彼言妄矣。当则无怨于彼,妄则无害于身,又何反报焉!谚曰:'救寒莫如重裘,止谤莫如自修’,斯言信矣。”【译文】太长了,略【解析】虽然司马懿人品不咋地,但你不能怀疑他的能力在当时极强,能够让他推荐的人必定不是一般人。王昶出身太原王氏,其家族后来发展成为五姓七宗,号称是天下世家中的顶级存在。上面材料是王昶对自家子弟教育内容。古代的一些大家族能够流传下来,除了有资源、有权力加持之外,还有最为关键的就是家学的传承。家学的意义在于,能够让家族中有天赋的子弟迅速发展、在危机时刻做出正确选择、在受到打击之后避祸自保、从衰败中再次崛起。家学的具体内容其实很庞杂,每个家族有自身的经历和特性,家学也是各有千秋。今天借着上面材料来聊一聊王昶给他的四个后辈的一些忠告,我感觉这个比洛克菲勒给他儿子的信什么的更值得思考。第一,取名之意吾以四者为名,欲使汝曹顾名思义,不敢违越也。中国人给孩子取名,既有期望健康成长之意,也有殷殷期望,更为提醒。王昶的核心点就是“不敢违越”,其实这个更要结合王深、王沈、王默、王浑的表字更好。因为四人的表字内涵才能真正体现,王昶提醒的意思。个人认为,王昶帮其取名、取字,很大程度是观察了四人特长、性格等等,因此对应取名、表字来提醒,希望时刻谨记。现在是没表字,所以这里权当和大家闲聊一下。重点在于,作为长辈要观察后辈各个方面,优点、缺点、长短处,然后针对性的去布局规划。第二,速成则疾亡,晚就而善终王昶说,速成的东西死得快,晚成的东西才长久。这个道理不难理解。速成因为基础不牢,看似起势快,不过是烈火烹油,来的快去得也快,长久不了。晚成并不是能力差,而是夯实基础,走得踏实,一步一个脚印。这一点放在官场上就是如此。你有高人指点提携,到点就上,甚至利用一些规则火箭飞升,但越是这样根基越薄,越往上问题暴露的其实越明显。而王昶这句话的意思,更包括提醒。任何事情都有其过程,如同农作物生长,收获在秋天就那么几天,但前提是春夏数月辛苦的付出。做事的时候,别急躁别想着一下就出东西,目光应当长远,更不能盯着眼前的东西。如果有人告诉你,现在干立马就能出结果,那么多半是有问题的,或者说这玩意不长久。第三,能屈能伸方为丈夫夫能屈以为伸,让以为得,弱以为强,鲜不遂矣。看史书,但凡大才的人,或者说能够成就一番事业的人,一定经历的许多磨砺摧残的人。古话说,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,必先12345。这话有三层意思,老天让你功成名就之前,一定会磨练你的意志,这是其一。磨炼是筛选,也是锻炼,你经过磨炼能增加本事,才能进入到更高的局中更高端的玩家对弈,这是其二。世上的事哪有一帆风顺的,不如意不顺心,才是常态,要是这都看不透,有点不顺就怨天尤人玻璃心,如此还怎能成事?这是其三。你把这三层理解到位了,才能明白成事,不止有一往无前,也有曲中求,做人不一定要事事争先,也有后来居上。柔、谦、示弱,看上去好像很怂,但比起一味刚强、志得意满,这样更能成。第四,辩证毁誉人活一世,你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,也不可能所有人都说你好话或坏话。嘴巴站在别人身上你是没有办法去管别人说什么。但是别人说的东西,如果和你相关,你也应该沉下心来先去听一听。对,你就改,不对你就笑一笑过去。当然这是一个方面,如果你自己对别人呢?王昶用了孔子的话“吾之于人,谁毁谁誉,”意思是,对于别人,不赞美也不批评。其实放在人性上,应该是多赞美,少批评猜对。但这里王昶这句话才是关键:夫毁誉者,爱恶之原而祸福之机也。赞美和批评,其实都是人对自己评价到了一个极端的表现。古话说,过犹不及否极泰来,当到了一个极端,就意味着事情必然要像另一个方向变化,否则继续向前就有问题了,所以这个时候就要特别注意了。第五,回归本质谚曰:'救寒莫如重裘,止谤莫如自修’,斯言信矣。”这话说白了就是,打铁还需自身硬,自身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硬道理。别人埋汰你,说你坏话、给你使绊子、不同意你,等等一系列问题,你可以斗争,但最具有性价比的解决办法还是提高自己的实力。【闲扯】今天的内容比较能切入的方面其实有很多。尤其是上面后四点,还记不记得开头提到的家学,这些都算是家学的内容。但这几个东西汇聚在一起更引出家学的一个极为关键的东西,也是现在绝大多数孩子教育所缺的,即挫折教育。顾名思义,成功都想要,都在追求,但成功是小概率事件,遇到挫折才是大概率事件。人人都在学如何成功,可是却少有学如何从失败受挫中重新站起来。从挫折教育的角度来看上,其实就是人生过程的几个必然。其一,事情发展不如愿的必然。你付出了,但收获不到你想要的,你怎么办?你如何调整心态?其二,委屈挫折的必然。成事过程中,注定不会一帆风顺,肯定会遇到坎,遇到了你怎么办?如何去破局?如何调整心态?其三,人言毁誉的必然。面对别人的不理解、诋毁,这些都是必然会面对的,遇到了你怎么办?如何去统合说服?如何调整心态。窃以为,家学或许能够教一些招数,但却因为时效性和历史背景,有一定的局限。家学的关键还是心法!相当于手机电脑的操作系统。你招数好,如同应用程序,但你没有对于你的操作系统,你玩的起来?所谓的心法,其实就是看事情的态度、角度和认知。同样的问题,不同的态度角度和认知,才是造成人差距的关键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- 上一篇:钩织凉帽 附图解
- 下一篇:《我与地坛》里那些像光一样的句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