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北朝史丨北魏废帝拓跋余:在位八个月,被宦官杀死,毫无存在感

发布日期:2024-09-02 04:42    点击次数:129

北魏在中国历史上具备承上启下的作用。说承上是因为北魏结束了西晋崩盘以来,中原地区的战乱局面(五胡十六国时期),而启下则是因为北魏对后来的隋唐都有一定的影响。

图片

在北魏的君主里,有个叫拓跋余的,此人的人生可以用悲剧来形容。

1、北魏发展简史

北魏的开国皇帝是拓跋珪。当然,一开始北魏的国号不叫魏,而是叫做代,需要依附慕容燕国(后燕)。后燕的君主慕容垂堪称一代豪杰,但是慕容垂晚年的时候,燕国面临一个后继无人的问题:那就是燕国太子慕容宝才干有限,无法应对当时的乱世。实际上,慕容垂死后,后燕也确实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。

而拓跋珪利用后燕的崩溃趁机做大。拓跋珪死后,他的后继者拓跋嗣继续依靠北魏强大的国力兼并周边国家。到了拓跋焘在位期间,北魏统一了北方:拓跋焘先后灭掉了北凉、北燕、胡夏等割据势力,五胡十六国中残余的这几个国家,都被拓跋焘变成了历史。所以,拓跋焘对北魏的历史发展很尴尬。

2、八月天子

拓跋焘在位期间比较信任一个叫宗爱的宦官。而宗爱和太子拓跋晃关系不和,在宗爱的陷害之下,拓跋晃郁闷而死。而宗爱担心自己和太子不睦的情况,会有一天被拓跋珪清算,于是宗爱谋害了拓跋焘,之后宗爱宣布拥立拓跋焘的另一个儿子拓跋余为皇帝。

当然喜欢看电视剧的朋友相信对拓跋余这个名字并不陌生:因为《锦绣未央》里提到过这个人。不过,电视剧里的拓跋余也算是有才干的野心家,而历史上的拓跋余,和影视中的拓跋余,几乎不贴边。

因为历史上的拓跋余没什么才干,而且对宗爱的弄权也不具备反制能力,而是奉行得过且过的人生态度。当然,这个态度宗爱是非常认同的。

不过,很快拓跋余和宗爱的矛盾就爆发了:拓跋余虽然不学无术,但也听过秦二世和赵高的故事。因为宗爱大权在握,所以拓跋余担心自己会不会成为北魏版本的秦二世?更何况自己的老爹拓跋焘统一北方,也确实可以视为压缩版的秦始皇。越想这个类比,拓跋余就越觉得睡不着觉。于是拓跋余考虑铲除宗爱:自己倒是不贪图亲政,而是担心自己会被宗爱给弄死。于是拓跋余开始研究如何铲除宗爱。

图片

当然宗爱作为阴谋家,他也发现了拓跋余对自己有想法,于是本着先下手为强的精神,宗爱指使手底下的太监,把拓跋余给杀死了。

当然,拓跋余虽然担心自己会成为秦二世,但是有一点还真不如秦二世:那就是秦二世从登基到被杀,前后是三年时间,而拓跋余从被宗爱拥立为皇帝,到被宗爱暗杀,前后也就八个月。

后世明朝的泰昌皇帝被叫做“一月天子”,拓跋余在位八个月,所以该被叫做“八月天子”。

3、身后事

宗爱谋害拓跋余以后,考虑到重新拥立一个北魏宗室为皇帝。结果消息出现泄漏,被北魏朝廷的一些大臣知道。北魏群臣担心如果让宗爱继续胡搞下去,北魏容易崩盘。于是部分北魏群臣决定拥立拓跋晃的儿子拓跋濬为新的北魏皇帝。拓跋濬称帝以后,立刻颁布诏书逮捕宗爱等人。之后拓跋余的帝号被废除,史书上将其称为南安王——即不承认其帝号。

图片

拓跋余也算北魏历史上最没有存在感的帝王之一。毕竟,拓跋余更是过渡时代的君王,没建树,如同流星一样,在历史长河如同一瞬间的存在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